-
篇名
華譯馬來詩歌發展履程論析
-
作者與職稱
關瑞發
馬來西亞大同韓新傳播學院研究員 -
摘要
馬來情歌原文「馬來班頓」(Pantun Melayu),是南洋馬來社會文化瑰寶之一,主要內容包含新加坡、馬來亞半島、印尼群島的民族風土民情,熱情地反映了他們的感情。西方學者最早把口傳馬來班頓收集成集,中國因上世紀20年代初北京大學於1918年2月開始搜集全國歌謠的感召,促使南來的中國文化人也對南洋鄉土氣息濃烈的馬來詩歌產生極大興趣,進而收集、翻譯,遂成就「華譯馬來詩歌」。新馬一些華文書寫的作者也仿馬來班頓的形式進行詩歌創作,形成新馬華文文學的另一蹊徑。本文以編年方式介紹有關「華譯馬來詩歌(班頓)」發展歷程,有助探討「華譯馬來詩歌」的趣味與其未來的趨向。
-
關鍵字
華譯馬來詩歌、馬來班頓、馬來情歌、班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