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族宗教之探究:以台東宜灣村豐年祭儀為例

  • 篇名

    阿美族宗教之探究:以台東宜灣村豐年祭儀為例

  • 作者與職稱

    黃東秋
    佛光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

  • 摘要

    台灣十六種說不同語言的原住民族中,阿美族人口是最多的一族;原來主要分佈在台灣東部的花東縱穀及海岸山脈以東太平洋沿岸地帶,如今更是都市原住民族中最大宗。依地理位置阿美族由北到南大約可分為五個地域群:南勢阿美、秀姑巒阿美、海岸阿美、卑南阿美、恆春阿美。宜灣部落是屬於海岸阿美。

    阿美族是一個多神崇拜的民族,天人合一的觀念從阿美族人思維是認為人和大自然所有的事物是同等的地位,也就是人和牛、魚、鳥、木、草、蟲都是同等地位的。因此,他們常將孩子取名為牛、魚、草、石、米等,因為他們認為在族人的眼裡,所有的生命。

    在宜灣地區的豐年祭前後總共七天的盛事,天天都展現幹部們的辦事能力及部落的活力。宜灣部落的豐年祭祭典和部落聚會活動歷程就是實施其「傳道授業」的場所與機會,部落的運作憑依這種教育成果效來貫徹其目標。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的訪談法、參與觀察法與文獻分析法進行資料蒐集,試圖瞭解如何提昇阿美族語言文字化和宗教祭儀的能見度,參與阿美族的豐年祭祭儀,務期實踐當下的信念:生活在多樣化的社區中,每個人都因為彼此相互的影響而受惠,所以人人都必須相互尊重與學習

  • 關鍵字

    阿美族、宗教祭儀、豐年祭、宜灣部落

本篇發表於 文化, 民間信仰 並標籤為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