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世界大戰郵政檢查 海峽殖民地郵政探究
楊松年
世界華人信仰文化研究中心學術顧問團主席
台灣南洋文化學會學術顧問
泉州大觀書院山長 繼續閱讀
藏書家徐行可交遊初考
李露
湖北省圖書館善本古籍部館員
徐行可(1890—1959),本名恕,以字行。他成長於清末民初,與黃侃、胡適、章太炎等都是同時代的人。徐行可的籍貫為湖北武漢,武漢是湖北省的文化陣地,學者輩出。徐行可的藏書經歷,可謂淵源有自。徐行可傳略見於倫明《辛亥以來藏書紀事詩》,其他文獻記載中也多有提及徐氏生平,諸如李玉安《中國藏書家辭典》中的「徐行可」詞條以及葉賢恩《著名學者、藏書家徐行可》等。黃侃〈徐姻伯母魏太夫人六十生日獻壽文〉中稱徐行可「謙恭密栗,溫厚近人,以是聲氣廣通,所交多當世知名士」。………………………………
駱鴻凱作家論補論
以《中國大學講義》為中心
廖蘭欣
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駱鴻凱(1892-1955),又名蒼霖,字紹賓,號彥均, 又號楚廎,湖南長沙沱市人,家世經商。 生於清光緒十八年(1892)農曆十月二十八日,民國四十四年(1955)卒於長沙,年六十二。駱氏早歲畢業於北京大學,從黃侃受文字、聲韻之學,得其指授,奉為本師。一生恪遵師說,以文字、聲韻施教於各大學。 駱氏為黃侃高足之一,又嘗問學於章太炎。 駱氏為近代《文選》學、《楚辭》學、經史小學大家,著有《文選學》、《楚辭通論》、《聲韻學》、《文始箋》、《爾雅論略》及相關論文多篇。………………………………
《朝鮮采風錄》小考
楊焄
華東師範大學副教授
王士禛在《池北偶談》卷十八中提到康熙年間中國使臣出訪朝鮮王朝,乘便采摭漢詩並編纂成集的一件軼事:
康熙十七年,命一等侍衛狼瞫頒孝昭皇后尊諡於朝鮮,因令采東國詩歸奏。吳人孫致彌副行,撰《朝鮮采風錄》,皆近體詩也。
他還特意從中「擇其可誦者」,轉錄了不少韓國詩人的作品。而在《漁洋詩話》中,他又再次提及此事:
………………………………
沉思翰藻錄
黃維樑
(原)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
有人說學者散文就是有學問的人寫的散文。不過,這個說法並不能作為學者散文穩妥的定義。我們以文論文,可以這樣解釋學者散文:表現出相當密度的知識(尤其是人文學科的學問)、並且有思想性、最好有文采(包括機智)的散文,是為學者散文。有學問的人寫出來的散文,不一定具有這些特色,所以把學者散文定義為「有學問的人寫的散文」並不準確。我們不宜以人論文。數十年來對學者散文有種種解說,這裏為學者散文所下的定義,是概括、斟酌這些說法而來的。………………………………
獨行者傳:陳信元
龔鵬程
北京大學客座教授
史有《獨行傳》,專記一些特立獨行的人。獨行,不是說他們隱遁或不與人交往,而是說這類人不追求世俗榮利,心中自有縈往,堅持著走自己的路。我讀史,看這些獨行者的傳記時,每每想到的當代典型,即是我的朋友們,陳信元是其中之一。………………………………
江湖俠骨已無多
金春峰
人民出版社編審
考古學界的人不知有「三統史觀」,硏究「三統史觀」的人,不知其考头古學根據,以之為哲學家的虛構、玄想。本文將溝通二者。以考古学學的成果證實夏的尚黑,殷的尚白和周的尚赤。夏的存在和孔子所講三代禮的損益,将得「二重證據法」的證明。………………………………